《2019年種植業工作要點》近日在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,其中包括五大方面27個要點。今年種什么?怎么種?國家支持你種的品種嗎?咱們到這份工作要點中找答案。
保水稻、小麥,穩玉米,擴大豆,增油料
穩住糧食生產 完善稻谷、小麥最低收購價,玉米、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,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。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,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。加強政策宣傳,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,力爭稻谷、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。
保證棉糖自給水平 完善棉花、糖料扶持政策,促進棉糖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,鼓勵規;a,力爭將棉花面積穩定在5000萬畝、糖料面積穩定在2300萬畝左右,保證必要的自給水平。
鞏固提高生產能力 配合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,確保按期完成10.58億畝劃定任務。加快建設集中連片、旱澇保收、穩產高產、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,優先建設口糧田,全年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,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。
加快技術集成創新推廣 結合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,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。選擇325個重點縣整建制推進,聚集重點作物,突出大豆、油菜等市場緊缺產品及蠶桑、中藥材等特色作物。聚焦重點環節,加快突破種植業關鍵核心技術,推動綠色投入品、農機農藝融合等領域自主創新,集成“全環節”標準化綠色高效技術模式,構建“全過程”社會化服務體系,打造“全鏈條”產業融合模式,引領“全縣域”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。
重優質,重特色,重融合
優化種植結構 鞏固非優勢區玉米結構調整成果,適當調減低質低效區水稻種植,調減東北地下水超采區井灌稻種植。合理調整糧經飼結構,發展青貯玉米、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產。
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 大力發展優質稻米、專用小麥、優質食用大豆、“雙低”油菜、高品質棉花、高產高糖甘蔗等,提升產品品質,提高種植效益。
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產業 積極發展果菜茶、食用菌、雜糧雜豆、薯類、中藥材、蠶桑、花卉等產業,支持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,拓寬農民增收渠道。落實《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(2018~2025年)》,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道地藥材基地。穩定設施蔬菜面積,優化區域布局,保障蔬菜均衡供應。
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 組織科研、生產、加工等部門聯合攻關,促進馬鈴薯主食產業提檔升級。繼續實施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試點,優化原料薯供應,篩選一批干物質含量高、具有功能性成分的加工專用型品種,為加工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原料薯來源。優化主食加工工藝,完善產品配方及工藝流程,提高全粉含量,開發色香味形俱佳的新一代主食產品。推進產業深度融合,支持企業新建一批主食加工生產線,擴大主食加工產能。
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種養結合,以養帶種、以種促養,實現資源循環利用。促進產加銷銜接,大力發展訂單生產,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。支持新型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種、統防統治等農業生產性服務,為一家一戶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,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。在茶葉、油菜、水果等優勢產區,因地制宜發展休閑采摘、觀光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,促進農旅融合,挖掘種植業外部增收潛力。